《哪吒2》冲击70亿票房,光线传媒的“迪士尼梦”还有多远?

阅读:761
2023年,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一次采访中表示:2024年,希望《哪吒2》能够带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没想到还真让他说中了,虽然这一刻来得比预计中晚了一些,但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2》冲击70亿票房,光线传媒的“迪士尼梦”还有多远?
《哪吒2》冲击70亿票房,光线传媒的“迪士尼梦”还有多远?
1/7

2023年,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一次采访中表示:2024年,希望《哪吒2》能够带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

没想到还真让他说中了,虽然这一刻来得比预计中晚了一些,但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确确实实正在以势如破竹般的姿态冲击70亿票房,截止到2月4日晚,已经完成了将近70%的票房目标,进入了中国影史票房前五。

客观来说,《哪吒2》的成片质量以及市场表现是超出大众预期的。尽管王长田曾经信誓旦旦《哪吒2》成片水平比前作高出不少,但“续集魔咒”始终存在于观众的刻板印象中,作为已经成功过一次的IP来说,续作能够保持一贯水准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在电影市场遇冷的大环境之下,今年春节档头部商业大片扎堆,冲击70亿票房似乎是天方夜谭。事实上,映前相关从业者及媒体给《哪吒2》的预测票房最高也仅与前作持平,甚至在春节档第一天《唐探1900》的票房优势要更明显一些,反超是在大年初一晚上,第一波观众观影评价出炉之后。由于电影仍在上映中,《哪吒2》成片内容的品质不必过多赘述,作为一个连爆两次的动画IP,成功将光线传媒送上了今年春节档最大赢家的宝座,无论是从当下的票房成绩,还是关于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来看,《哪吒2》都无疑给光线传媒带来了更多可能。而在《哪吒2》大获成功之后,曾多次公开对标迪士尼的光线传媒,离“中国迪士尼”更进一步了吗?

光线传媒的“迪士尼梦”光线传媒对动画产业的布局比想象中要早。2013年,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横空出世的前两年,光线传媒就向当时正在为《大鱼海棠》项目募集资金的彼岸天抛出了橄榄枝。次年,又拿出2.08亿收购了制作出《猪猪侠》《洛洛历险记》《果宝特攻》的蓝弧文化,并气势磅礴对外宣称要打造“中国迪士尼”。但遗憾的是,2014年,光线传媒接连推出的两部动画电影市场表现均未达到预期,《赛尔号大电影4:圣魔之战》累计票房堪堪超过六千万,《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票房甚至还不到六千万。转机发生在2015年,《大圣归来》豪取9.54亿票房,不仅为国漫市场竖起了“复兴”的旗帜,更叩响了资本的大门。《大圣归来》上映四天之后,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与田晓鹏等共同成立十月文化,而目前任十月文化总裁的易巧,也于同一年创立了光线传媒旗下第一个创业公司——彩条屋。

2015年,时任光线传媒宣传策划经理的易巧主动向王长田请缨,成立了彩条屋影业,在经历了为期一年的考察,将国内有可能拍动画电影的导演见了个遍之后,易巧一口气签下了十余位动画导演,并投资了数家动画公司,其中包括后来打造出《大鱼海棠》的彼岸天文化,以及饺子导演的可可豆动画。彩条屋确实成为了光线传媒动画业务发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立第二年推出的《大鱼海棠》拿下了5.75亿票房,战绩在当年算得上辉煌。当时的王长田可以说是踌躇满志,2017年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他仍然宣称要“像迪士尼那样”。但也正是在2017年,彩条屋遭遇了连续失利。自主分级PG-13成人动画电影《大护法》累计票房仅八千万,次年的《昨日青空》也仅拿下八千万票房,《大世界》更是叫好不叫座,虽然入围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并拿下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但内地票房未超过三百万,可以算的上惨淡。正当彩条屋深陷低谷,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凋敝,光线传媒离“中国迪士尼”越来越远之时,《哪吒》出现了。

2019年暑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50亿票房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合家欢动画,带动主投资方与发行方光线传媒2019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大涨89.70%。紧随其后,与《哪吒》同系列的《姜子牙》斩获16亿票房,田晓鹏导演新作《深海》拿下9亿票房,彩条屋“中国皮克斯”的地位逐渐稳固,光线传媒持续开拓动漫业务的步伐也愈发坚定。与此同时,不满足于对外投资的光线传媒,于2022年成立了专注于动画电影全流程的自有厂牌光线动画,主要负责中国神话宇宙项目的搭建开发,并在公司内部组建了动画制作团队,形成了对外寻求更多合作机会与对内提升自制能力协同发展的动画制作体系。这一体系之下,光线传媒在国产动画领域的市场优势也逐渐显现。2024年末,光线动画神话宇宙的第一部作品《小倩》出师不利,为光线传媒动画梦蒙上了一层阴影,彩条屋的《哪吒2》再一次救公司于“水火”。对外投资与对内自制两大模式互相支撑,在制作层面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持续稳固着光线传媒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头部地位。得到《哪吒2》的“输血”之后,光线传媒动漫业务重新焕发出生机,那么王长田的“迪士尼梦”还有多远呢?

光线传媒与迪士尼的距离光线传媒的“迪士尼梦”,不仅仅是要做中国最好的动画内容公司,而是成为一家“全内容+全渠道”的娱乐集团。在内容层面,除了彩条屋和光线动画两手抓,对外吸纳优质项目和创作者、对内提升动画电影全流程制作能力之外,光线传媒还推出了漫画APP“一本漫画”,深入动画产业源头,从IP产业链上游抓起,形成一条系统化、协同化的动漫IP开发全产业链。《哪吒2》席卷全国之后,官方在“一本漫画”上连载的外传漫画《敖丙传》再度爆红,对敖丙个人的成长故事以及电影的世界观做了补充。据悉,光线传媒预计将会继续开发《敖丙传》,进一步拓宽IP的变现渠道。在渠道层面,2016年,光线传媒就以换股、支付现金等方式,获得了刚刚完成分拆独立运营的猫眼电影57.4%的股权,目前猫眼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在线票务平台及发行公司。而光线传媒与猫眼也已经实现了发行资源与内容渠道的协同整合,进一步强化电影全产业链运营。从内容及渠道的布局来看,光线传媒确实在对标迪士尼,但就目前呈现出来的成果而言,成为“中国迪士尼”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一是在影视娱乐板块,相比于迪士尼早已实现了内容制作的工业化,光线传媒对动画电影的开发效率和内容水准不够稳定。迪士尼内容工业化的一个标志就在于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作品输出,从开发速度到内容质量都足够稳定,鲜少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光线传媒一方面在内容上过度依赖于导演个人的发挥,脱离了饺子、田晓鹏之后,很难再有优质动画电影产出;另一方面则是开发效率过低,《哪吒2》等了五年才上映,《大圣归来》续作《大圣闹天宫》至今还没有影子,内容断档导致IP很难持续辐射出较强的影响力。其实所有问题可以归结于中国动画电影起步较晚,无论是在人才储备,还是在故事塑造、特效技术方面,相比于美日均存在一定差距,造就了光线传媒乃至国产动画行业迟迟未能实现工业化的现状。

二是在迪士尼的主要营收来源之一乐园与消费品板块,光线传媒是相对空白的。迪士尼通过品牌价值为IP衍生品及主题乐园赋能,反之也通过泛娱乐消费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但光线传媒的问题在于,一方面IP内容基因相对薄弱,支撑不起主题乐园的运营,另一方面则是在IP衍生品的布局上存在不足,没能进一步拓宽变现渠道。《哪吒1》就吃过一次亏,由于光线传媒没有提前布局衍生品业务,导致电影上映期间盗版衍生品泛滥,虽然后续官方进行了补救,抢注超1800个电影相关商标,但此时未经授权的盗版周边满天飞,过了电影公映红利期之后,衍生品的收入并不乐观。不过今年光线传媒明显有经验了,与影院、泡泡玛特、集卡社、FunCrazy等多家趣玩周边品牌合作,推出了吧唧、小卡、盲盒手办、钥匙扣、帆布包等一系列官方授权周边,衍生品也势必会为光线传媒带来可观的收入。客观来说,“哪吒”IP确实是光线传媒动漫业务的支柱,《哪吒2》更是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节点,这一IP所具有的里程碑式意义是不能否认的。但无论是从光线传媒自身的发展还是整个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环境来看,光线传媒想要实现“迪士尼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